非标自动化设备就像 “定制西装”,专为特定生产需求量身打造,从零食包装机到汽车零件检测台,都得按一套灵活的流程来设计。
步是 “吃透需求”。得蹲在车间看工人怎么干活:比如给手机壳贴标签,人工要先定位、再对齐、后压合,这些动作得转化成设备参数 —— 贴标精度 ±0.1mm,速度每分钟 30 个。同时要记下环境限制,比如车间太窄,设备宽度不能超 1.2 米,这些细节直接决定后续设计方向。
接着进入 “方案脑暴”。用简单的三维图搭出设备骨架:传送带负责送料,机械臂负责抓取,视觉系统负责定位。这一步不用太精细,重点是验证动作可行性 —— 比如机械臂会不会和机架 “打架”,零件会不会在传送中跑偏。某电子厂的插件机方案,初用旋转工作台,试了才发现零件容易掉落,后来改成直线输送就稳多了。
然后是 “细节抠图”。确定方案后画全套图纸,电机选多大功率,气缸行程多少,传感器装在哪个位置都得算清楚。这里有个小技巧:多用工装标准件,比如导轨、气缸直接买现成的,既能保证精度又省成本。但核心结构得自己设计,比如食品级设备的传送带必须用不锈钢,还要做圆角处理方便清洁。
后是 “边试边改”。设备组装好先空转,再拿废料试生产,往往会发现小问题:比如爪子抓太松掉零件,抓太紧压变形,这时候微调气缸压力就行。某五金厂的钻孔机,试机时发现钻头容易断,后来加了个自动退刀功能就解决了。
非标设计的关键是 “灵活”—— 既要有标准化的严谨,又得留足调整空间,毕竟解决实际生产痛点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