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文件:细化流程逻辑
结构模板:
目的:说明流程的预期目标(如 “规范检测报告的编制与审核,确保结果准确性”);
范围:适用场景(如 “适用于所有类型检测报告的管理”);
职责:明确责任主体(如 “技术负责人负责报告的终批准”);
流程步骤:用流程图 + 文字描述(如 “报告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归档”);
相关文件:引用的 SOP 或记录表单(如《报告编制 SOP》《报告发放记录》)。
案例:《内部审核程序》需规定:
审核频次:每年至少 1 次,覆盖所有要素和检测领域;
审核员资质:独立于被审核部门,经培训合格;
不符合项处理:整改期限(如 30 天)及验证方式。
实施流程:从编写到生效的全周期管理
组建编写团队:
成员包括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测人员,确保跨部门协作;
外部咨询:聘请 17025 咨询师审核文件框架,避免标准理解偏差。
文件编写与审核:
初稿:按要素分工编写,附 “标准条款对照表”(如某条款对应文件章节号);
内审:组织跨部门评审(如检测部门审核《方法验证程序》的可行性);
管理评审:管理层批准文件发布,明确生效日期(如 “2025 年 X 月 X 日起实施”)。
版本控制与更新:
采用 “版本号 + 修订状态” 标识(如 V1.0/0 表示第 1 版第 0 次修订);
变更触发条件:标准更新、组织架构调整、重大不符合项整改等;
作废文件回收:加盖 “作废” 章,保留至少 3 年以备追溯。
培训与宣贯:
分层培训:管理层学习体系框架,技术人员掌握 SOP 操作,行政人员熟悉记录流程;
考核验证:培训后进行笔试或实操考核,记录于《人员培训档案》。
常见误区规避
重形式轻实质:避免文件仅为 “应付认证”,如《纠正措施程序》需明确 “根因分析方法”(如 5Why 法),而非仅记录整改动作。
层级混淆:质量手册不涉及具体操作步骤(如 “天平校准” 应在 SOP 中规定,而非手册)。
记录冗余:避免重复填写信息(如检测原始记录可自动生成编号,无需手动填写)。
通过以上步骤,实验室可构建 “自上而下可指导、自下而上可追溯” 的管理体系文件,为 17025 认证奠定基础。建议在文件试运行期间(至少 3 个月),通过内部审核和模拟评审验证文件的有效性,及时修订漏洞。
ISO17025是实验室认可服务的国际标准,目前版本是2005年5月发布的,全称是ISO/IEC17025:2005-5-1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17025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CASCO(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制定的实验室管理标准,该标准的前身是ISO/IEC导则25:1990《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能力的要求》。国际上对实验室认可进行管理的组织是“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由包括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在内的44个实验室认可机构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