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标准,拆解要素
管理要素(15 个):如组织(4.1)、文件控制(4.5)、合同评审(4.3)等;
技术要素(10 个):如人员(5.2)、设备(5.3)、检测方法(5.4)等。
示例:针对 “5.4.2 方法选择”,需在程序文件中规定:
标准方法的查新流程(如每季度检索国家标准平台);
非标准方法的验证要求(如回收率试验、不确定度评估)。
适用性:贴合实验室实际
禁止 “照搬模板”,需根据实验室规模、领域调整:
小型实验室:可合并程序文件(如将《采购控制程序》与《服务供应商管理程序》合并);
特殊领域:生物实验室需增加《生物管理程序》,规定病原体处理流程。
办理流程(一)申请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向国家认监委提交书面申请和相关材料;(二)国家认监委对申请人提交的书面申请和相关材料进行初审,自收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三)国家认监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人的技术评审,由于申请人整改或者其它自身原因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情况除外;(四)资质认定部门应当自收到技术评审结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书面决定。
CMA认证(计量认证)标准检测流程 对检测机构的认证是严格按照省或国家计量认证工作程序规定进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向省或国家计量认证办公室提交计量认证申请资料(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 2、 省或国家计量认证办公室对申请资料进行书面审查; 3、 通过书面审查,依据计量认证的评审准则,由省或国家计量认证办安排委托技术评审组进行现场核查性评审; 4、 通过现场评审,符合准则要求的检测机构,由省或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核发计量认证证书、计量认证机构印章,并上互联网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