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 认证的基本流程
准备阶段
建立符合 ISO/IEC 17025 的管理体系,并运行至少 6 个月。
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准备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检测 / 校准能力范围等。
申请阶段
向 CNAS 提交申请材料,CNAS 对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后受理。
评审阶段
文件评审:评审员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现场评审:评审组到实验室现场,通过观察、访谈、查阅记录、现场实验等方式,评估实验室的实际能力。
整改与批准
实验室对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CNAS 对整改报告进行验证,符合要求后批准认可,颁发认可证书。
监督与复评审
获证后,CNAS 会进行定期监督评审(通常每年 1 次)和复评审(每 3 年 1 次),确保实验室持续符合要求。
整改验收:对于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实验室要及时进行纠正,一般情况下,CNAS 要求实验室实施整改的期限是 2 个月。整改完成后,评审组对整改材料进行审查验收。
根据《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认可收费管理规则》CNAS-RL03,申请 CNAS 实验室认证需要缴纳的费用主要包括申请费、评审费和年金。具体如下:
申请费:CNAS 受理申请机构的认可申请时,向申请机构每次收取 500 元。申请费一经收取不予退还。
评审费:收费标准为 2400 元 / 人・日数,是 CNAS 对申请机构进行文件评审、现场评审等活动时收取的费用。评审人日数根据国际惯例和相关认可规则的规定核算,CNAS 会根据实验室的规模和评审范围大小确定具体人日数。
年金:获证机构每年需向 CNAS 缴纳 1000 元,用于维持 CNAS 认可资格和数据库管理等。年金应在每年季度缴纳上年度的费用。
此外,CNAS 在认可过程中发生的交通、住宿等差旅费,按照国际惯例由申请机构承担,具体标准可参照国家相关差旅费规定执行。同时,实验室可能还会有咨询费、整改费、能力验证费、设备升级 / 校准费、人员培训费等其他费用,这些费用不是 CNAS 官方收取,具体金额因实验室实际情况而异2。
能力申报文件:
检测能力证明文件:填写检测能力范围申请表,按 CNAS 要求细分检测对象、项目、方法及限制条件;列出仪器设备 / 标准物质配置表,包含设备编号、测量范围、溯源状态及用途对应检测项目。
能力验证记录:提供近 3 年能力验证、测量审核或实验室间比对活动记录,附上满意结果报告或有效纠正措施验证材料。
质量管理体系核查表:依据 CNAS - CL01 条款逐项核查,附上不符合项整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