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 认证的核心要求
管理体系
建立覆盖检测 / 校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目标、程序文件等。
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各项活动可追溯。
技术能力
人员:检测 / 校准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
设备:仪器设备需符合检测 / 校准要求,定期进行检定 / 校准,并保持良好状态。
方法:使用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非标准方法,确保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环境:实验室环境需满足检测 / 校准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的要求。
质量控制
采取内部质量控制(如平行样检测、加标回收实验)和外部质量控制(如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措施,监控检测 / 校准结果的准确性。
现场评审:现场评审在实验室申请认可的地点内进行,具体日期由 CNAS 秘书处或委托评审组长与实验室协商确定。评审内容包括观察实验操作、检查设备设施、审查记录和文件等,以验证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的有效性。
批准发证:评审组提交材料至 CNAS 秘书处,秘书处审查符合要求后,提交评定委员会评定,并做出是否予以认可的评定结论。CNAS 秘书处会向获准认可实验室颁发认可证书以及认可决定通知书,并在 CNAS 网站公布相关认可信息。
能力申报文件:
检测能力证明文件:填写检测能力范围申请表,按 CNAS 要求细分检测对象、项目、方法及限制条件;列出仪器设备 / 标准物质配置表,包含设备编号、测量范围、溯源状态及用途对应检测项目。
能力验证记录:提供近 3 年能力验证、测量审核或实验室间比对活动记录,附上满意结果报告或有效纠正措施验证材料。
质量管理体系核查表:依据 CNAS - CL01 条款逐项核查,附上不符合项整改记录。